0Open api qps request limit reached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京杭大运河地图全图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京杭大运河地图全图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看的见,地图上用虚线表示运河,
京杭运河南起余杭(今杭州),北到涿郡(今北京),自开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、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,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,沟通了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流域。穿越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和浙江等省市,全长约1800千米。
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(涿郡),南到杭州(余杭),经北京、天津两市及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四省,贯通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水系,全长约1794公里,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历史。
大运河在江北的入江口在扬州附近的六圩,在江南的入江口在镇江附近的谏壁。不过,两河交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“十”字形,从北岸汇入长江的运河水,沿江向东走一段后,拐弯进入谏壁运河河道,这才继续向南奔向苏州、浙江等地。所以从谏壁的位置向北望,或从六圩的位置向南望,东西向的长江与南北向的大运河形成了巨大的“T”字形。
运河呈一定夹角过长江,实际上是人类才智和大自然的选择,运河水从江北汇入长江后,借助江水向东流动的力量,顺势进入江南的大运河,为航船“助力”。 长江与大运河水位不同,所以需要船闸来调节水位,保证船只顺利通行。
在古代交通是非常不方便的,既没有飞机火车,也没有汽车这些运输工具,在陆地上运输货物是非常困难的,即便是有马匹这些牲畜,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。不过古人是非常聪明的,很早就找到了非常方便的运输方式,比如水运。
利用河流的力量,靠着船只等不仅可以运输各种货物,还能节省成本。古人很早就注重对于河流的运用,不断发展船只等工具,让运输变得更加方便。可很多地方靠着自然的河流是无法达到的,就需要用人力开挖运河。
早在春秋时期,夫差等人就已经开始动手去挖一些运河,这也对国家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。不过在中国最有名的运河肯定是京杭大运河,它最初是由隋炀帝开始大规模修建,到了元朝又经过进一步的挖掘,这才让运河渐渐成型,成为沟通南北的中枢命脉。
京杭运河自北京至杭州,整个贯穿了南北,沿途经过众多的省份,这么大的工程确实不好修建,隋朝为了这条运河,也闹得国内动荡不安,最终天下还给丢了。运河不仅靠着人力挖掘出水道,还要面临沿途的诸多水系,从南方开始就有密布的水网,要想进一步挖掘确实比较困难。
在设计这段河道的时候,考虑到长江是东西流向,运河则是南北流向,于是就设计了夹角。运河和长江交汇的过程中,是呈现一个十字形的夹角,在长江入海水道处设计出一个弯道,这样的话,长江汇入的水就和江北运河流入的水汇入到一个河道。
同时在东向入海的河道中分为两处,水域往南奔涌的时候,就顺势有很多水进入到南半段运河,其余汇入大海。
考虑到水位的不同,在汇入运河的过程中,还要设置不少的船闸,分别根据水位的情况来调整闸口,这样才能顺利保证运河的畅通。
京杭运河地处我国黄、淮、海冲积平原东部边缘地带及长江三角洲的里下河地区、太湖流域两大碟形洼地之内。
沿运地势具有三起三伏的特点,起伏之差一般在20~40m之间。北京至天津段,距离虽短,却高差悬殊,本段系京杭运河的第一降落段。
通惠河河底平均高度约30m,(该高度指高出废黄零点高度),通县河底高约20m,天津市海河河底高度则为 3m,北京至天津段河床高差可达33余米。
天津往南地面逐渐隆起,到黄河现道止,为第一隆起段。临清河底高25m,从天津到临清,河床高度相差28m。大运河穿过黄河现道之处,是京杭运河最高地点,可视为京杭运河在黄淮之间的分水岭,穿黄处河底高38m。从天津市至穿黄处,京杭运河河床高度相差41m。运河过黄河到南旺以南,地面高度又逐渐降落,直到长江为止,为京杭运河第二降落段。济宁河底高31m,淮阴河底高4m,在穿过长江处,河底高度为-15m。长江以南,运河河床又逐渐隆起,到丹阳北部为最高点,这是第二隆起段,是江南运河的分水岭。
丹北分海拔高程30~40m,相对高程仅20m左右,河底高程约8m左右,至无锡崇德河底高程下降为-7m,这是第三降落段。